更新时间:2022-10-27 16:27:13点击:来源:老李编辑
李丹凤 本报记者 范国华
他是一个农民,很普通,很平实;
他是一名党员,牢记宗旨,理想坚定;
他是一个退伍军人,不怕吃苦、雷厉风行;
他是一个致富领头羊,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,带领全村农民群众过上幸福新生活;
他是一个“拼命三郎”,把全部身心地付诸于时庄村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……他就是拥有33年党龄的河南省劳动模范、永城市演集镇时庄村党支部书记陈红亮。
面对穷貌挑重担
时庄村地处永城市演集镇北部,公路穿村而过,交通条件优越,辖4个自然村、8个村民组、1360人、1410亩耕地。村内有关公饮马泉、赤龙泉、老土庙等历史古迹,流传着坐井观天、文武状元等民间故事,文化底蕴深厚。1999年以前,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、群众思想落后等原因,村民们守着一方好田土,过着“望天收”的苦日子。这样的状况,陈红亮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
“农村富不富,关键看支部”,陈红亮从党建“三先制”入手,从严抓班子带队伍。他严格执行“三会一课”、党支部和村委会学习、党员议事、民主生活会、党风廉政建设、党员一对一帮扶等工作制度,支部班子整体合力不断增强。在演集镇党委的指导下,把有经济头脑、敢闯敢干、年轻有为的能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,进入村“两委”班子。
17年来,他通过向上争取政策、村民自筹、义务出工等方式,每年干一点,连年不间断,实现年年有变化。在他的以身作则的影响下,全村形成村“两委”带头、党员争先、人人参与成为时庄村的干事创业新风尚。
调整产业谋富路
为带动群众迅速致富,陈红亮在多方学习考察、邀请专家现场勘察的基础上,结合村情,大力引导村民发展优质强筋冬小麦、夏花生和果蔬种植。
经过引导示范,全村90%以上的户调优了种植结构,夯实了增收基础。建立优质富硒小麦种植基地1000亩,优质夏花生种植面积700亩;扶持发展水蜜桃200余亩等附加值高的经济林;扶持壮大面粉食品产业河南省知名品牌,投资100余万元的河南正盛园食品,打造时庄农产品品牌。
为解决村民分散经营导致收购商压价、村民增产不增收的难题,他组织协调注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3家,投资1000万元成立奥海服饰有限公司,实现200余人家门口就业。
陈红亮带领“两委”一班人把建设生态宜居“四美乡村”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来抓,学习浙江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以厕所革命、全域保洁、乡风文明、农村道路“四大革命”为抓住手,实现全村卫生厕所全覆盖。此外,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完成了党群活动中心及广场、水、电、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,高标准实施了村庄亮化、村庄果园化。
打造增收“新引擎”
2016年11月,在参加上级组织考察外地乡村旅游后,陈红亮坚定了开展时庄文化艺术村的规划建设,以发展乡村旅游、带动农业、文化产业,带动村民再增收的想法。聘请上海交通大学规划设计院进行全域规划,科学布局,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,逐步改造提升,以民国建筑为主体风格,营造独特的乡村民俗之美。
眼下,关公饮马泉、桃园结义亭、忠义亭、浍滨书院、曲水流觞、文化长廊、尚义街、影视城、秋林艺术馆等项目已经建成。现已入驻各类艺术家30多家,涵盖书法、绘画、根雕、奇石、雕塑、剪纸、民间工艺、影视、茶艺等众多门类。文化的助力,给古朴的时庄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文化魅力。如今,时庄文化艺术村已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,节假日最多时每天接待游客10000人次。
在平凡的岗位上,陈红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不悔追求。在他和村“两委”班子的努力下,时庄村先后获得永城市综合目标先进单位、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、河南省卫生村、河南省生态村、河南省基层工会建设示范点、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、国家AAA旅游区、商丘市文明村等诸多荣誉;时庄村党支部被评为永城市五好党支部。陈红亮本人被评为演集镇优秀党支部书记、红旗支部书记,永城市优秀共产党员,永城市“五·一”劳动奖章,省级劳动模范。